学院新闻

我院学生实践团前往行业主要媒体单位进行社会实践

阅读:14350 发布于:2021-07-21 15:17

7月7日至9日,建党百年之际,为了使学院学子更好地走进媒体、了解业界,增强行业感知,提前开启职业规划,媒体与传播学院“京”英荟萃实践团在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春梅,新闻传播系导师代表王昊、燕晓英,学生就业工作负责人杨忞,学院团委书记张羽慧等老师的带领下分别前往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青年报社、财新传媒等行业主要媒体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作为教育部直属新闻出版机构,中国教育报刊社深耕人民教育,是了解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权威新闻机构。实践团在中国教育报刊社参观了中央编辑部“智融平台”,并与报刊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中国教育报总编辑周飞,报刊社中国教育报副总编辑、融媒体专业新闻中心主任蔡继乐,报刊社移动传播中心主任俞水,“十九大”代表、报刊社中教云发展中心主任高靓,中国教育报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交大校友高众进行座谈交流。周飞介绍了报刊社“两报四刊三网两端”的基本架构,全方位地分享了中国教育报刊社融媒转型的经验。俞水和高靓分别介绍了移动传播和中教云的发展情况。高众分享了他入职报社以来的心路历程和经验体会,鼓励同学们投身传媒与教育行业,与中国教育报一同见证中国教育的发展。

座谈会上还举行了“上海交通大学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未来,媒体与传播学院将与中国教育报刊社在社会实践、人才培养、行业发展等领域进一步加强沟通,探索合作。


图1.jpg

图2.jpg


在中国青年报社,实践团一行参观了中国青年报社文化长廊、融合办公区和融媒云厨指挥中心,感受到了中国青年报70年来辉煌的发展历程和浓厚的历史底蕴。在座谈交流中,中国青年报社党委常委、副总编辑董时对实践团的到来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她向实践团介绍了中青报“服务青年成长,推动社会进步”的办报宗旨,分享了中国青年报在渠道建设、媒介转型、媒介融合、校媒联系等方面的工作经验。中国青年报社党委委员、编委会成员、经管会成员、中青在线总经理、中国青年网常务副总编辑闵捷从新闻内容策划与报道创新方面分享了自己的体会。冰点周刊主编从玉华分享了深度内容制作的经验。她指出,越深度越“奢侈”,要坚信长文的力量,而优质内容产品正是当前市场中稀缺的资源。中国青年报社校园部、体育部主任曹竞介绍了中青校媒的渠道建设,以及中国青年报如何打通与青年的“最后一公里”。中青在线总编辑助理、中国青年报社融媒工作室总监史剑从求职角度出发分享了经验,他认为短视频、摄影等制作能力对于当代传媒学子而言至关重要。在交流环节,实践团与各位业界资深专家就深度报道、新闻素材挖掘、新闻理想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图3.jpg

图4.jpg


作为提供财经新闻及资讯服务的全媒体集团,财新传媒是付费新闻领域的行业探索者。在财新传媒,实践团与副社长杨大明、副社长傅继红、品牌传播部高级总监马玲、常务副主编高昱、副主编黄山、高级运营总监王嘉鹏等行业专家进行交流座谈。马玲以“财新传媒是什么?财新传媒做什么?财新传媒在探索什么?”三个问题为出发点,向实践团讲述了财新传媒的团队组成、业务范围与品牌优势。高昱以专题报道为例,强调了财新传媒对于深度与准确的报道追求。黄山总结了成为一名国际记者的基本素养,并介绍了财新传媒国际报道的优势与特点。王嘉鹏和杨大明则分别介绍了财新传媒的内容运营与合规管理。实践团还与专家们就高质量内容生产如何在注意力经济时代站稳脚跟、付费媒体的权衡抉择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分享。“流言无处不在,真相就读财新” ,深刻展现了财新传媒作为高品质原创内容生产媒体的深刻内涵与文化自信。


图5.jpg

图6.jpg


作为深耕所在行业和领域的主要媒体,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青年报社、财新传媒积极服务各自联系人群,在内容制作、传播渠道、融媒转型、传媒发展等领域积极探索,守正创新,让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了不同于以往的报社和传媒企业,从选题、制作、创新与媒体融合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与优秀新闻人的交流更是坚定了同学们的新闻理想。实践团成员葛嘉欣表示自己对于主流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印象深刻。实践团成员胡了然说道,“通过这次实践加深了对很多媒体的了解,对媒体就业的意向更加坚定。”实践团成员王薇表示,“这次实践感受了很多媒体单位的办公氛围和环境,也明确了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和行业大佬交流想法,收获很大。”

通过此次实践交流,坚定了媒传学子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投身行业变革的想法,有力地引导学生立志成为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业化新闻传播人才。在不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重要精神的过程中,媒体与传播学院将着力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专业能力,不断引导学生用专业所学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撰稿:岗措卓玛、周景怡、王清萱、夏怡宁、杨忞

摄影:路文廷、吴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