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韬奋计划:高校和传媒业界共育英才

阅读:1587 发布于:2024-08-17 10:08

2024年08月16日 责任编辑:袁何斌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128年,跨越3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上海交通大学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逾40万各类优秀人才,其中包括邹韬奋、陆定一、丁关根等一批为我国宣传思想文化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

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持续深刻变化的当下,高校如何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培养出更多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未来传媒人才?

上海交通大学对此给出答案。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薇薇日前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交通大学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举全校之力打造“邹韬奋卓越传媒人才成长计划”(以下简称“韬奋计划”),激励新闻学子薪火相传、勇毅前行,破立并举探索一条高校和传媒业界合力育人的新路径。

资源与平台全面贯通

拆除壁垒,持续深化新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文化人,以文育才。卓越传媒人才培养是系统工程,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

着眼于卓越传媒人才培育,遵循新闻教育规律、传媒人才成长规律,首先要打破“门户之见”,让“韬奋计划”成为全校有志学子塑造新闻业务能力的主阵地、坚守新闻行业情怀的主频道,最终成为交大学子投身党的新闻事业的主渠道。

胡薇薇表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经过专题大调研、大讨论,学校进一步凝聚改革破题共识,打通人文社科院系间教育资源交流的路径,推动职能部门与学科院系之间的聚合、联合、融合,以形成卓越传媒人才培养的最大合力。“以更加注重改革实效为导向,不断迭代优化,破除‘学新闻的搞新闻’‘新闻人才培育是媒传学院一家之事’的偏颇认知。”

胡薇薇介绍,在选拔模式上,学校坚持学科交叉,跨界融合,真正打破学科、院系之间的壁垒,让育人资源充分共享。面向全校青年学子,吹响新闻理想的校园“集结号”,通过多维度、全方位考核,挖掘对新闻事业真正有志趣、有潜力、有情怀的“种子选手”,让每一份小小的梦想都有更大的平台倾力托举。

由此,上海交通大学的育人平台与育人资源正全面贯通——

今年3月,“韬奋计划”二期项目选拔启动。来自主流媒体的业务骨干登上宣讲舞台,为新闻事业“代言”。来自全校14个院系的100余名学生进入选拔环节,最终入选的学员来自本硕博各学段,不仅有来自校内各人文社科院系的学生,还实现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学生的重点覆盖。有学员坦言:“从暗自羡慕,到身处其中,我们这些‘非典型新闻人’也得以有机会投身梦寐以求的新闻实践。”

“做新闻要有‘拨云见日’的技巧和‘坚守初心’的执着,要有‘一步一思’的审慎和‘一饭一茶’的勤奋。”今年6月,“韬奋计划”二期学员奔赴新闻实践岗位前,中央主要新闻单位驻沪机构负责人、学校主要负责同志共同为出征学员寄语勉励。

在组织机制上,上海交大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学生处)、教务处、研究生院、发展联络处等多部门共同支撑、强化协同,在组织优势、课业导向、师资力量、经费支持等方面相互借力、共育英才。

业界与学界深度互动

携手培养,校园大课堂浸满“新闻味道”

当下的新闻一线正在做什么,新闻课堂就应该讲什么。在胡薇薇看来,未来的媒体转型正在朝向何方,新闻课堂就应该有所启迪。

在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支持下,学校与主流媒体共同探索进一步加深新闻教师与新闻人之间的互动共进——

“韬奋计划”的授课教师由学科骨干教师和业界资深新闻人共同担任,让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金话筒奖的得主们走进教室、走上讲台,让重大主题报道、优秀新闻作品进入寻常课堂。

“真实新闻采访有何规则?”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采访一部副主任曹玲娟从立场、材料、细节、思考谈起,勉励学员“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站在田间地头找感觉”;“媒体融合时代如何挺进主战场?”新华社上海分社编委、音视频部主任潘旭分享新闻人坚持守正创新之道;“主流媒体如何回应‘现实之问’,主题报道与‘宏论’如何回应‘时代之问’?”解放日报社政情频道主编朱珉迕将新闻实例信手拈来,剖析时政报道和评论中的问题意识;“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深度报道记者?”澎湃新闻副总编辑黄芳以“很大的耳朵与赤子之心”回答学员关切。

优秀的新闻工作者现身说法,站上讲台分享亲历故事、畅谈从业历程、共话理想情怀,在关键节点给青年学子“充电”蓄能,名记者们引领学员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既贯穿于学业全过程,也融会于实践第一线。

不止于课堂。“韬奋计划”实行学校专业教师与业界优秀编辑记者组成的双导师制,由先期成立的“邹韬奋卓越新闻导师领航计划”媒体骨干担任业界导师,并常态化深入育人一线,导师与学员在成长成才、思考交流、学习生活的主画面中同向同行。学员说,不仅是实务角度的倾囊指导、学习成长时的锦上添花,“在遇到困惑、受到挫折、感到倦怠时,媒体导师也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与支持”。

除此之外,据胡薇薇介绍,“韬奋计划”开设媒体实地参访、传播理论研讨、新闻项目讲评等,营造浸润式的新闻学习环境,帮助学员全方位学习传媒理论和新闻业务技能。

共融、共情、共频、共行,最终一篇篇初见思想、初显品质的新闻作品诞生在浸满“新闻味道”的思政大课堂,不断增强学员坚定奔赴新闻实践的底气与豪情。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言传身教,在“新闻前线”同题共答

实践是最生动的课堂。胡薇薇告诉记者,在新闻业界大力支持下,学校与新闻单位探索学生“长周期”实习实践合作形式,逐步建立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实现整建制输送学生赴中央媒体实习实践。“带着校园内所思所学,学员们亲身参与新闻作品策划采编,亲自体验从内容选题搭建到落地传播的全过程,视角、站位、思考在量的积累中逐渐实现质的飞跃。”

暑期,“韬奋计划”二期30位学员前往北京,在中央媒体业务骨干带领下,全身心投入火热的新闻实战。国内国际新闻采编、特稿采访写作、媒体融合采编、音视频新闻采编、新闻研究分析……身处不同媒体,投入不同岗位,学员们在参与、记录时代万千气象中厚植家国情怀,传承韬奋精神,增长知识见识,与新闻工作者一道面对“新闻前线”的考题考卷。

“不虚此行!”在指导老师悉心传授下,学员们深入到采编一线,熟悉了新闻业务流程,习得了实实在在的专业技能,收获了职业价值感。据悉,去年暑期,经历完整实践后,项目首期学员累计发表70余篇署名新闻作品,从事新闻行业意愿获得极大提升,其中应届毕业生百分百选择报考主流媒体工作岗位。

下一阶段,上海交通大学会继续以“韬奋计划”为载体,将逐步实现年度学员达到百人规模、“韬奋导师”梯队扩至百人规模的目标,并将进一步研究面向全校开设以提升学生新闻媒介素养,增强师生政治、思想、理论、情感认同为旨归的“韬奋讲坛”,不断探索更加契合新闻事业发展和时代需求的育人模式。


转自上海交通大学主页 媒体聚焦 韬奋计划:高校和传媒业界共育英才_媒体聚焦_上海交通大学新闻学术网 (sj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