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上海交大第三期“邹韬奋卓越传媒人才成长计划”学子出征

阅读:67 发布于:2025-07-04 09:15

6月25日,上海交通大学“邹韬奋卓越传媒人才成长计划”(三期)(以下简称“韬奋计划”)出征仪式在徐汇校区总办公厅举行。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党委书记、社长吴焰,新华通讯社上海分社社长、党组书记王永前,中国日报上海分社社长徐晓民,解放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陈颂清,上海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副总编辑尹欣,上海市委宣传部部校共建办公室主任孙卫星,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原副局长陆彩荣,上海交大党委书记杨振斌,党委副书记赵昕,党委宣传部、学指委、研究生院、教务处、发展联络处、媒体与传播学院等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出席仪式。

1.png

媒体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彭大银主持仪式,副院长(主持工作)徐剑详细介绍韬奋计划开展情况。韬奋计划旨在探索智能传播时代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新路径。三期共招收来自14个院系的60位学员,在总结前两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通过建立校级通识核心课程,增强面向理工医科学生的吸引力;通过与韬奋基金会开展全方位联动,进一步提升“韬奋计划”在新闻业界的影响力。

2.JPG

赵昕为韬奋计划授队旗和临时党支部旗。

3.JPG

各新闻媒体领导为学员代表授予韬奋计划定制徽章。

韬奋计划(一期)学员代表、解放日报记者吴恺沄分享了自己从学生到职业记者的成长历程。她深情回忆每日上下班路过邹韬奋先生雕像时的思考:“他像一个精神缩影,凝视着我把新闻从专业课程变成职业责任。”媒体的工作为她带来了多重收获:在报道实践中切身感知宏观政策对微观个体的深远影响,在新闻采集中体验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的职业魅力,在与资深媒体人的交流中聆听行业发展的历史脉络。 

学员代表、媒体与传播学院李思宸结合自身职业足球运动员的经历,讲述了对体育新闻的热爱。“把职业联赛故事写成特稿的经历,让我明白体育报道不仅要关注比分,更要传递运动精神。”他特别提到在今年通过韬奋计划前往央视上海总站参观的经历,十足的科技感带来的震撼,坚定了他成为专业体育记者的决心。

“我们虽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却因韬奋计划相聚。”来自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吴晨昊分享了理工科生的传媒视角,通过使用多媒体手段记录科研生活,将兴趣爱好与专业特色相结合,让他在韬奋计划收获了一段独一无二的成长。 

与会媒体领导纷纷寄语,表达对韬奋计划的支持与期许。吴焰表示学校的创新与媒体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谋而合,报社将继续开放一线资源;王永前表示欢迎上海交大同学到新华社锻炼,希望同学们心有所期,行有所至,终有所得;陈颂清称赞韬奋计划是一场双向奔赴、双向赋能,为媒体注入新的活力;徐晓民鼓励同学们克服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困难,拓宽观察和理解世界的视角;尹欣表示看到新生代学员的热情备受感触,将一如既往与学校进行优质双向互动;孙卫星表示部校共建的工作机制将继续支持计划开展。

4.JPG

杨振斌对入选韬奋计划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祝贺,对各新闻媒体及导师们的辛勤付出表示真挚感谢。他表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对新闻传播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新闻工作者对真相的挖掘、对真诚的传递、对真心的交流是人工智能所不能替代的。他指出,衡量人才的最重要标准是看对社会的贡献,同学们在做职业选择时要将国家社会的发展与个人理想、优势相结合,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他强调,学校将继续支持韬奋计划的发展,期待该项目在培养新时代传媒人才的道路上探索出更多创新经验。

韬奋计划是上海交大在各主流媒体大力支持下开创的全新育人模式。今年是交大校友邹韬奋先生诞辰130周年,学校将持续深化韬奋计划项目建设,引领更多学子把握实践机会、强化自身素养、提高思想深度、记录时代精神,让邹韬奋先生的精神焕发新的光芒,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宽广舞台上绽放绚丽的青春光彩。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