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伟业》观后感
根据支部的安排,我最近又看了一遍《建党伟业》。这部片子真好。有两点体会最深:一是我党的成立是历史的必然,二是“初心”是我党胜利的法宝。
故事从1911年辛亥革命讲起,一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十年,时光虽短,但是在历史长河中非常重要。这十年,发生了许多历史重要事件,如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护法战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和我党的成立。这些历史线索串联起来,我们就发现,我党的成立,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呢?辛亥革命,结束了帝制,但是由于国民党的软弱,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继而称帝。赶跑了一个爱新觉罗皇帝,又来了一个袁大头皇帝。国民党反击,二次革命,失败了。袁世凯死后,政局混乱,张勋乘机复辟,爱新觉罗皇帝又回来了。国民党再次反击,护法战争,又失败了。这些事件,说明两个问题,第一,反动势力的势力仍然强大且顽固;第二,国民党作为革命的领导者自身是有问题的。中国革命任重道远。谁来挑起这副革命的重担呢?我党毅然而然地挑起了这副重担。
建党的故事,就是一个青春、激情、奋斗、献身的故事。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们,生活在那样一个内忧外患的中国,却浑身激荡着那样一种慷慨豪迈,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担负着救亡图存、改写历史的大任。正是这批年轻人,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描绘出了新生的中国,谱写了一曲瑰伟壮丽的革命之歌。影片中,青年毛泽东苦苦思索着救国之路,体育救国、教育救国、共和政府、无政府主义、学习法国、学习欧洲,被一一提出,又被一一否定。最终,他选择了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其次,为什么我党能够担当起中国革命的领导者的角色呢?为什么能够挑得起这副革命的重担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选要回答国民党为什么会屡屡失败?原因很多,最根本的一条是,没有发动民众。我党汲取国民党的教训,同时学习布尔什维克的成果经验,把为了民众、发动民众、依靠民众作为革命的立足点,进而从弱小走向强大,通过28年的奋斗,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南陈北李,影片中塑造了两个个性迥异,却又志同道合的共产主义先驱陈独秀和李大钊。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先行者,他们的慧眼注意到了遥远的俄国发生的那场庶民革命,注意到了布尔什维克,注意到了共产主义。他们敏锐的认识到,俄国革命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发动了各阶层的人民,尤其是所谓的“庶民”。他们的远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为中国革命的成功,打下了奠基的基石。通过这部电影,让我们清楚的了解了我们的党是怎么从稚嫩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让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全新以及直观的了解,那些曾经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他们的精神和信念感动着我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多么高瞻远瞩和高屋建瓴,相信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文管支部 凌金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