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

用3D成功演绎红色经典 ——《智取威虎山3D》观后感


2014年的贺岁片《智取威虎山3D》是导演徐克创新运用3D特效技术重新演绎红色经典的成功之作。人民网评:“徐克以武侠片的方式包装这个红色故事,并赋予了很多富有娱乐性的对话或动作场面。再加上徐克式的快速剪辑,步步惊心又让人看得痛快淋漓。”就我个人观影的感受,人民网所说效果的产生,得益于导演对3D特效技术的创新应用,具体表现为贴合枪战的创新、贴合内容的创新、贴合情节的创新。一句话,是3D特效技术和艺术内容成功创新融合的成果。红色经典竟然可以这样拍!

1、3D特效技术+枪战=3D艺术战争呈现表达潜能探讨

技术的艺术表达创新可以是偶然得之,更多是在内容表达需要驱动下作者用心的创造。用心创造可以是对传统艺术手段的创新使用,也可以是对新兴的技术表达潜能的创新挖掘。徐克的《智取威虎山》属于后者。他在向红色经典致敬的同时,探讨3D技术的艺术创新潜能。因而,他的重点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探讨3D技术在逼真动态表达方面的可能,为《智取威虎山3D》插上了视觉奇观的翅膀。

根据科学猜想,人们本来就生活在四维的立体空间中,即由长、宽、高(现实的)+一个时间维(虚拟的)所构成。人的眼睛和身体是在虚拟的时间流中感知长、宽、高这个现实的三维立体世界的,且这个立体世界具有丰富的色彩、光泽、表面、材质等等外观质感,以及巧妙而错综复杂的内部结构和时空动态的运动关系。

3D是英文"3 Dimensions"的简称,中文是指三维、三个维度、三个坐标,即有长、宽、高,我们分别以X、Y、Z三个轴替代,三轴组成的立体空间即3D空间,是相对于只有长和宽的2D平面而言。视觉艺术从一开始就是基于以三维方式认知和表达世界的冲动进行创造的。绘画时代人们还无力以三维方式表达世界时,就摸索与尝试着如何在二维平面中表达立体空间,透视就是人类早期艺术家表达立体的努力成果。电脑和互联网的三维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人们终于能够以三维立体的方式呈现自身置身的真实世界,即对三维立体的真实空间世界的认识和表达重新回归到了原始的直观立体的境界。

对徐克而言,创作出向他心目中经典致敬的电影是从正确使用3D技术开始。因为无论对于看过或没有看过京剧《智取威虎山》电影的观众而言,重点是以技术创新的手法再次改编经典,让看过的观众依然可以因为表现手法的创新和逼真的视觉奇观被吸引,让没有看过电影的观众透过特效依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战争年代人们的战斗生活与故事。同样地扣人心弦,欲罢不能。

徐克对3D技术的创造性使用,首先是《智取威虎山》的选取。在充满刀光剑影的残酷战争场景表达中找到3D技术的施展空间与用武之地,让观众置身战争场景产生身临其境感。当不长眼的子弹由银幕射向观众席、纷飞的炮火在观众眼前炸开和飞行的战斗机在观众头顶上掠过时,逼真呈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激烈。

其次是打破常规的奇绝想象力,以武侠片的办法,利用3D技术逼真处理枪战片的动作。有网友评论,如果把电影中的战斗场景雪原换成沙漠的话,就是枪战版的《新龙门客栈》。技术能够大胆运用,想象力可以天马行空,是依托3D擅长打造环境的特征。主创团队在雪乡坚持了为期几个月的拍摄,造就了极为真实的“林海雪原”完美场景。很多摇臂镜头下的威虎山大全景非常震撼。让一个壁垒森严,并且藏龙卧虎的坚固城池跃然于眼前。这与以往我们印象中的《林海雪原》故事有着较大的不同。

第三是脑洞大开地创造性使用3D技术,来呈现与表达编导的奇绝想象、故事叙述和思想表达。正是在内容表达驱动下的技术创造性应用,探寻新技术与艺术融合的可能性与创造力。由于故事发生在山野林间,编导就用了几场堪称经典的战争戏创造了视觉奇观:让铁甲战车能够驰骋雪原这一特殊环境,采用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方法将现代战争戏打出新意。编导通过频繁切换激战中敌我不同位置——房屋屋顶与天棚倒塌的房屋之间,岗哨与墙壁之后——的场景镜头,并以人物不断变换位置的游击战术充实期间;在雪地多机位拍摄后,快速剪辑狙击手猎杀敌军的场面,从而营造出符合那个年代战争的特质。

 

2、3D特效技术+故事=技术创新服务于内容表达

在多元化尝试3D特效的艺术表达潜能,进行技术革新的同时,编导借助3D特效,稳扎稳打去讲述一个流畅的故事,主线清晰、对白经典、战斗激烈、角色鲜活,即成功尝试传统与创新的结合、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徐克有京剧《智取威虎山》的故事叙述为依托,他主要是将精力集中在以新的表达方式、现代电影的拍摄手法,重新叙述一个经典故事。

3D特效本身就是适合立体空间的呈现,而战争世界具有的激烈运动,林海、雪原、阳光与战斗生活期间的人,构成一个色彩斑斓的动态时空,敌我心理智斗与性格碰撞引发的紧张的内在戏剧冲突充实期间,把一个解放军大胆卧底的剿匪故事讲述得惊心动魄、荡气回肠。

影片在最初的时空穿越后正式拉开序幕,就让我军和土匪展开了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在这场遭遇战中,3D做的暴力枪战画面,子弹与炮火齐发,快而不乱,充满了创意和想象。立体空间里子弹与火力的发力点、着力点和给出的反应,都是清清楚楚的。源自不同方向,每颗子弹射出,角度丰富、路线清晰、层次鲜明。

雪乡之中,203小分队在松软的雪地里自由灵动地穿梭于林间。夹皮沟阻击战,徐克还试验了屋顶,沟坎,碉堡多个角度的战斗,土匪居然还能用雪橇飞檐走壁。当然最后还得我军压轴,悬崖一跃,真是打了鸡血!

杨子荣的沉着机智、座山雕的毒辣狡猾、解放军战士们吃苦耐劳、土匪们痞气没文化,老百姓从对解放军的不信任到爱戴都很好的表现了出来。敌我双方的斗智斗勇集中体现在杨子荣到了威虎山,舌战群匪,化险为夷,展现种种智勇双全;在威虎山百鸡宴与栾平遭遇,人物间的矛盾冲突、心理的内在张力达到了顶峰。说了一辈子谎言的土匪栾平,在与杨子荣扮演的九爷胡彪在当面对质中落败,临死时的感慨:“我说了一辈子谎话,靠它步步高升,一直顺利。今天,第一次说真话,竟然没有人信。”在紧张激烈的心理战中平添几分诙谐,让故事情节的伸展张弛有度,形象塑造又符合人物个性的生长,还增添某种哲理意味: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当没有人相信你说的时候,你说的真话还有意义吗?

杨子荣上山打虎的那一段,通过现代3D特效设计,其效果是早期样板戏及电影《林海雪原》所无法达成的。经3D一流的特效,杨子荣和老虎对决的那场戏拍得栩栩如生,扣人心弦,让观众不由屏息凝神,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大老虎超级厉害,不只会爬树,还会偷袭。特效场景私分显现杨子荣的威武!影片为座山雕的“萌宠”大雕设计了很多飞行的画面,多角度多侧面呈现漫漫雪原中的北国风光,同时又间接展示了气势险峻、戒备森严的威虎山上的土匪城堡,有自然的悬崖峭壁作为屏障,不俗实力;但是,即便如此,威虎山的土匪依然被打得落花流水。影片从个体到到整体,都充分展示了我军战士的智勇双全。

3D特效技术的创新应用,不只逼真呈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激烈,也强烈攫取了观众紧张的观影神经。如果说电影开创之初,火车进站与园丁浇水让观影的观众几欲离席,好在电影经历百年发展,观众已经长期经受影视逼真动态的训练,明白刺激的视觉奇观并不会伤害到自己;影片非常好地平衡了紧张刺激与安全无害的关系。徐克导演此番在表现枪战时对3D特效技术的创新应用,与武术指导元彬一起奉献的绝佳动作设计,让观众重返观影初始的感受。当子弹与火焰向观众席射过来的时候,让已经适应电影视觉逼真性的观众、再次重温更为逼真的视觉奇观,观影时神经自始至终紧绷。

尽管源于样板戏的故事情节,它的大体梗概和结局是我们早已耳熟能详的,可是这并不影响我们观影时的投入和享受。影片打斗设计得当,场景切换调度巧妙,无论亮度、空间感和出屏特效,都充分显现了战争场面的火爆惊险,我军战士的英武神勇:男帅女靓,弹无虚发,效果分外逼真。因而,观众在接受红色经典的真善美统一的思想教育的同时,观影真正成为一场视听盛宴与不错的高科技体验!

 

3、3D特效技术+首尾情节设计=传播正能量

3D技术为红色经典的再生注入时代的因子,富有创造力的编导与演艺人员合力,共同铸就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提升3D特效对经典艺术的表现可能,从而将《智取威虎山3D》锻造成了一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的年度大片。

众所周知,《智取威虎山3D》改编自曲波小说《林海雪原》,讲述的是解放军一支骁勇善战的小分队与在东北山林盘踞多年的数股土匪斗智斗勇的故事。但是,阅读过曲波的《林海雪原》的或者观赏过京剧版《智取威虎山》的观众,在观赏3D版的《智取威虎山》的开场时,一定会懵逼,怀疑自己是否走错影厅,看错电影。因为电影呈现的时代是现代,场景是纽约,明星韩庚和一群朋友在KTV喝酒,直到KTV的屏幕上出现了《智取威虎山》的曲目。

伴随情节的展开,直到行将结束时才明白,影片开头那个看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年轻人,就是电影《智取威虎山》设计的一个人物——小男孩“栓子”未来的孙子。导演徐克给红色经典的开场和结尾加盖了一个时空穿越的情节,假借这个情节让现代帅小伙韩庚和太爷爷辈的解放军战士们毫无违和地一起吃顿年夜饭。这样的跳跃式安排,不只在形式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更深层次地表达了我们应该心怀感激,在这个用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年代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作为视觉艺术的一种主要样式的电影,某种程度上承载着塑造和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责任,其实此点在中外皆如此。在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休闲娱乐与精神生活的基本需求之外,好电影应该给予观众的思想建设与情感丰富带来一定的影响,为社会文化软实力提升并推动社会发展和思想进步,发挥应有的引领作用。徐导对《智取威虎山》这部革命样板戏的改编,除了聚焦于对影片表现形式的创新改革之外,洋溢其间的是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威虎山土匪窝被打造成了童话中的魔鬼城堡,而203小分队成员则各个身手堪比蜘蛛侠,甚至不惜采用艺术的夸张,让子弹打在金属上改变弹道击毙敌人。

在新的时期,如何根据旧的题材拍出新意,并能吸引到大批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朋友,徐克导演凭借绝不含糊的3D特效,塑造了好几场天马行空的宏大的作战场面;而且在形式创新中增添时代因素,让主人公和配角在影片中都有抢眼出色的表现。电影的场景成为英雄成长展现英雄气概的艺术空间,沙场驰骋的英雄他们的行动又成为电影场景的一部分。英雄们为着大多数人利益服务的机智、勇敢及献身精神,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基于一种对大多数人福祉的追求,顺应着整体社会积极进步的潮流。它既不排除个人能力的发挥和张扬,更饱含着对一个群体或组织的责任和忠诚。

 

一个鲜明的主题,一个精彩的故事,一个跌宕起伏的感情发展,英雄精神的传播与经典魅力的弘扬,离不开技术与内容的融合,离不开硬件与软件的搭配,离不开英雄个体与英雄群像的合力,离不开正反两股力量的辩证较量。徐克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采用最能贴近我们所处时代技术潮流的方式,对3D的艺术创意潜能进行深入开拓与挖掘,有条不紊地将各种力量汇聚,成功处理好彼此的关系,重塑了我们记忆中的经典。他的创造性探索,为3D的创意式运用而非炫技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作为信息化条件下新的基本"语言"、"工具"和"平台",面向影视等视觉表现类的文化艺术类产品的3D技术的开发和制作,导演徐克对3D技术特效在经典艺术中的成功表达的探讨,不只为革命经典的成功改版提供了典范;而且,经历艺术创造的融合实践,对新一代创新型实用人才培养、对自主创新的持续推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不仅是艺术创造的技术能力建设,更是为国家创新能力与文化软实力建设添砖加瓦。


文管支部 朱宁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