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新闻传播学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与方案

 

1.以“计算新闻学”为基本定位的新闻传播学本科培养方案设计的相关调研活动、目的和目标、课时配置、教学特色、能力体系描述

1、相关的研讨活动

2、方案设计的目的、目标

3、课时配置

4、教/学特色

5、能力体系和素质要求描述

 

以“计算新闻学”为基本定位的新闻传播学本科培养计划的执行方案

   1、课程结构

   2、核心课程结构可视化表达

   3、各课程简介

   4、编码和代码系统

 

 

2、方案设计的目的、目标

2.1 培养计划设计的目的

 2.1.1、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全球范围内社会学科开始“计算化”,计算新闻学开始崛起的大趋势下,新闻传播学专业定位需要更新,学科方向需要明确。此次方案设计应适应此背景,对媒体与设计学院新闻传播学科发展定位进一步明确。

 2.1.2、在学校本、硕、博贯通要求的背景下,需要建立起在硕、博阶段更具宏观研究学术视野、本科阶段更具应用能力的统合型框架。

 2.1.3、根据交大教学规范,明确各个学期的,课程的确定和组合。

 2.1.4、在新学科定位、学培养方案下,教师教学工作量的降低合理程度和区间。

 

2.2教与学的目标

 2.2.1聚焦在新媒体,深化新媒体定位。

 2.2.2追踪计算新闻学、数据新闻学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超越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

趋势对传播创新的深刻影响,以计算新闻学为核心方向。

 2.2.3、注重方法教学,培养学生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传播研究方法、大数据传播应用方法等方面较为精通的能力。

 2.2.4、以全媒体概念统帅新闻业务类课程。在全媒体框架下,强化学生业务能力。

 

3.、课时配置

    3.1关于总课时:

按照减课增效的精神,以及学校建议学分总量为140-160之间的原则,建议我系总学分为150学分。

新闻传播系本科课程培养方案中,目前总学分为187个,由于学校率先改革,降低了通识核心选修课程10学分,因此我们可以改革的学分总量为177。从目前的每年12学分的教学工作量降低到每年8--9学分。学院不鼓励教师过多上课,超工作量无相应超课时奖励。有更多上课需求的老师,可以开设公选课、以及二专课程。教师应加强课程质量,优化教学方法,提升课程吸引力。

目前总计177个可以改革的学分中,通识类课程、实践类课程由学校统筹安排,约计75学分。剩下为专业课程、个性化课程,约75学分,可由我系自主安排。

    3.2关于程时配置:

课程安排的时间序列,应遵循学习的内在逻辑。按交大本科课程年度计划要求(公共课,通识课安排等),以及合理分配组合课程体系:专业教育课程较为集中在第一和第二学年;第三学年主要为个性化教育阶段;总体上将课程学期安排在6学期内完成。专业大实习仍为一学期为宜,但安置在第七学期,以便衔接学生的毕业实习、找工作。专业小实习安置在各类课程内,活化课程学习。

第一学年

第一学期

9个专业学分,4门实践、通识课程

第二学期

9个专业学分,3门实践、通识课程

第二学年

第一学期

15个专业学分

第二学期

14个专业学分

第三学年

第一学期

4个专业学分(10个学分课程任选)

第二学期

选修

第四学年

第一学期

大实习(社会实习)

第二学期

社会实习、毕业论文

 

4、教/学特色:

4.1强化专业思想的培养,自大一开始,精读传播学经典,凝练新闻传播史论知识。

4.2充分利用学院各研究中心、所、院等机构,以大数据技术、信息可视化、新媒体研究方法等,为教学提供各类实践平台。

4.3、充分考虑本、硕、博的学科打通,体现学科逐渐递升的层次。

4.4、鼓励教师合作,一起开设同类课程。

 

5、能力体系和素质要求描述:

如上课程体系意在培养学生具备下述能力,包括:

l  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课程;

l  培养学生概念创新能力的课程;

l  培养学生技术集成能力的课程;

l  培养学生用户认知能力的课程;

l  培养学生社会文化意识的课程;

l  培养学生市场意识的课程;

l  培养学生数据挖掘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课程。

l  培养学生视觉化设计基本能力的课程;

l  培养学生自我导向的、可持续的学习能力的课程。

l  培养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课程。

l  培养学生跨学科合作与交流能力及团队组织管理能力的课程

 

在素质培养方面,学生应该养成下列的素质:

l  作为社会监察和瞭望者的专业精神和坚强意志——以传承文明、探求真理、振兴中

华、造福人类为己任,矢志不渝。在课程系统中,通过对新闻传播学史、精确新闻报道和深度报道、计算机辅助报道、IT行业发展的历史和互联网发展的历史、大数据知识介绍,通过向学生传达传播与社会物质与精神文化的互动关系,传播与社会、商业、娱乐各方面的互动关系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意识到新闻传播学科的价值与意义。

l  刻苦务实、精勤进取——脚踏实地,不慕虚名;勤奋努力,追求卓越。传播是一种

应用导向的学科,要求学生养成宏观性思考与具体传播问题的微观性实践之间的协调性,养成学生刻苦务实、精勤进取。

l  身心和谐、视野开阔——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心态

和宽阔的国际化视野。这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融汇贯通的能力,形成有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心态和宽阔的国际化视野。

l  思维敏捷、乐于创新——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对于推陈出新怀有浓厚的兴趣,富

有探索精神并渴望解决问题。

 

第四部分:以“计算新闻学”为基本定位的新闻传播学本科培养计划的执行方案

1、 课程结构:

新闻传播系本科培养方案按交大本科课程的四分类(即四个模块: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个性化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按学期分配课程。51个教学课程学分;15个毕业论文学分;10个专业实习学分,总计为76个学分。具体如下:

 

学期

课程

第一学期:

1、新闻传播学导论(3学分)(含新闻学导论、传播学导论、新媒体导论)

2、新闻传播学经典读本(2学分)

3、人际传播(2学分)

4、新媒体技术(2学分)

(本学期有四门本科通识类、实践类公共课)。

第二学期:

 

1、社会科学研究方法(2学分)

2、全媒体实务(一)(3学分)

3、新媒体管理(2学分)

4、传播法规与伦理(2学分)

(本学期有三门通识类、实践类课程)。

 

第三学期:

 

 

1、大数据理论与实务(3学分)

2、传播研究方法(2学分)

3、全媒体实务(二)(3学分)

4、组织传播(2学分)

5、公共关系学(3学分)

6、新闻传播史(2学分,选修)

 

第四学期:

 

 

1、全媒体实务(三)(3学分)

2、新媒体广告策划与案例(3学分)

3、英语新闻(3学分)

4、媒介批评(2学分)

5、网络营销(3学分)

 

第五学期:(任选,其中必选4学分作为个性化学分)

 

 

1、数字出版(2学分)

2、深度报道(3学分)

3、纪录片制作(2学分)

4、社会化媒体(3学分)

 

第六学期:

 

开设部分选修课;或转移此前一些课程到本学期。

 

 

第七学期:

 

社会大实习

开设部分选修课;或转移此前一些课程到本学期。

 

第八学期:

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

 

 

2、核心课程结构

在本课程体系中,以面向计算新闻学为目标的核心课程体系包括:新媒体技术、大数据、理论与实务、深度报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传播学研究方法;全媒体实务、社交媒体。

   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新媒体技术和大数据理论与实务,以及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从可视化技术、数据技术、社会科学统计的量化和质化研究方法三个方面为课程奠定技术和方法基础。

   深度报道,从新闻传播的专业层面上,为计算新闻学的专业特征、规范奠定专业技术。

   全媒体实务、社交媒体为计算新闻学的技术、专业规范的应用奠定方


3、各课程简介:

第一学期:

1、 新闻传播学导论(3学分)(含新闻学导论、传播学导论、新媒体导论)

该课程压缩和集中了新闻传播学基础的导论课程,即传统的新闻学导论、传播学导论、新媒体导论。作为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通过集中,可使相关知识之间具有充分的关联而非割裂;通过压缩,可节省大量课时,缩减的内容部分,可在经典阅读、业务学习、专题学习等课程中予以补充。

2、 新闻传播学经典读本(2学分)

该课程是促动学生阅读传播经典文献、原典。通过对诸多知识和理论的原始文献的学习,获得直接的理解和思考,而非教科书的转介,避免二手资料的浮泛,养成严肃的学习态度。

3、 人际传播(2学分)

该课程是以传播学重要的传播领域,人际传播为主要教学内容,同时结合互联网环境下,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融合为重要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4、 新媒体技术(2学分)

新媒体学习是我系基础的学科和教育定位,是大方向和特色。新媒体本身又是技术性很强的学科,避免单纯的知识和理论教育,应从大一开始培养学生相应的技术意识和应用技能。(本学期有四门本科通识类、实践类公共课)。

第二学期:

1、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2学分)

新闻传播学是一门社会学科,研究社会的信息运行系统和传播规律。传播学因此和社会

领域各学科之间有广泛联系。传播学和其他社会学科一样,主流的学术非常注重方法论和统计、数据化研究技术。该课程将介绍社会科学主流的方法论和研究思想。

2、 全媒体实务(一)(3学分)

该课程是主要的新闻传播业务类课程,占据了三个学习,总计9学分的课时量。其特点

是,以全媒体(传统广电、报纸印刷、互联网等新媒体)而非传统媒体的采写编评业务模式来结构课程内容,而是在媒介融合、新旧媒体并存的现实环境下,新闻传播业务特点来结构课程内容。

3、 新媒体管理(2学分)

该课程主要是以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体管理模式为主要讲课内容。新媒体的管理,与传统广电、报纸等传统媒体不同,传统的科层式管理,传统的商业运营模式,传统的赢利模式在新媒体环境下已经失效,如何进行新旧媒体融合环境下的管理,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使命和任务。

4、 传播法规与伦理(2学分)

传媒是重要的社会公共空间,有特殊的社会秩序要求,传媒人也有特殊的职业特点和职业伦理以及法律约束。世界上重要的新闻传播教学组织都非常注重传媒法律与伦理的教育。(本学期有三门通识类、实践类课程)。

 

第三学期:

1、 大数据理论与实务(3学分)

该课程紧密追踪大数据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大数据技术在新闻传播学领域的发展,对数据挖掘技术、文本分析技术、信息可视化技术等进行系统和全面的介绍。届时本课程可称为全院各专业,如传播、设计、文化产业、网络视听等共有的技术性平台课程。

2、 传播研究方法(2学分)

传播学和其他社会学科一样,主流的学术非常注重方法论和统计、数据化研究技术。该课程将介绍传播学主流的方法论和研究思想。

3、 全媒体实务(二)(3学分)

见实务(一)

4、 组织传播(2学分)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的社会结构变革、传播的本体结构变革,与传播的组织结构变革一

样重要。无论是传播的组织结构变革,还是组织的传播结构变革,都与传统社会和传统媒体环境完全不同。本课程将针对如上趋势,进行系统分析和介绍。

5、 公共关系学(3学分)

公共关系学科本身即20世纪以来,媒介演进的结果。在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关系如何与广告、活动、会展等进一步结合,实现与互动、去中心化、用户内容生产等趋势的适应,是本课程重点。

6、新闻传播史(2学分,选修)

         以较为集中的篇幅,对中外新闻传播历史的大致脉络、线索、重要学术思想、重要学术人物进行系统介绍。

第四学期:

1、 全媒体实务(三)(3学分)

见新媒体实务(一)

2、 新媒体广告策划与案例(3学分)

新媒体彻底变革了人类传播模式和传播环境。在这一新环境下,传统广告理论、营销传播模式,传受关系模式,劝服关系模式,乃至行业盈利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媒体广告形态应该是怎样的,应如何适应新的受众特点,是本课程重点。

3、 英语新闻(3学分)

重要的新闻业务类课程。培养学生学习、观察、接受英语环境下,新闻报道、传播的特点。

4、媒介批评(2学分)

   媒介批评是新闻传播学最重要的学术领域,新闻传播的社会分析、社会观察、社会批判的立场的养成、思想深度的涵化,社会责任感的建立,都是本课程的目标。

5、网络营销(3学分)

   营销是企业组织的最终使命,互联网环境下,网络营销的基本内涵,方法,思想,价值模式的建立,市场管理模式的创新,都是本课程内容。

 

第五学期:(任选,其中必选4学分作为个性化学分)

1、 数字出版(2学分)

网络环境下,数字阅读、数字化学习、数字出版等行业内容,社会影响的介绍。

2、 深度报道(3学分)

深度报道是新闻业务中的核心业务,是新闻本身的重要社会价值体现。学习在互联网条件下,如何进行社会监察和瞭望,深度事实挖掘和分析等。

3、 纪录片制作(2学分)

面向互联网条件下,网络视听产品的设计、策划、编辑、制作和传播。

4、社会化媒体(3学分)

   人是社会关系的综合。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分野,使得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充分融合。在微博、微信、即时通讯工具等环境下,各类社交化媒体如何改变人类交往模式和社会关系建立模式。

 

第六学期:

    开设部分选修课;或转移此前一些课程到本学期。

 

第七学期:

    开设部分选修课;或转移此前一些课程到本学期。

 

第八学期:

    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

 

4、课程代码、编码

5.jpg